繁体

麻黃竟然不是辛溫發汗藥,顛覆你的認知?

  • 09 September 2021 Thu |
  •   草藥 |
  •   ✉ 檢舉
導讀:在新冠肺炎發熱,其它傳染病發熱,包括重症肺炎發熱的治療中,經常會用到麻杏石甘湯,其中麻黃是最為關鍵的藥物。很多中醫朋友會有疑惑,麻黃辛溫發汗,治療外感發熱,怎麼會被用來治療這些沒有寒症的發熱?本篇文章,我們來一起認識神秘的中藥-麻黃。


麻黃竟然不是辛溫發汗藥,顛覆你的認知?

神秘的麻黃

要真正認識麻黃,我們首先要了解其藥性。中醫經典《神農本草經》中明確提出,麻黃為「苦、溫」之藥,陶弘景在《本草經集注》中也認為麻黃「性溫味苦」。但隨着時間的演變,部分醫家認為麻黃 性溫、味苦甘

,也有醫家認為麻黃 性溫、味苦辛

。到了現代,中藥學教材及很多中醫專家,都認為麻黃是「性溫,味辛、微苦」。從麻黃性味的歷史沿革中,我們可以看到,麻黃其味經歷了「苦--苦辛 --辛」的變化,教材中雖然有 麻黃微苦

的描述,但基本被學習者忽略。

麻黃其味「從苦到辛」的變化,導致我們對麻黃功效的認知,前後出現了很大的變化,甚至是矛盾對立。若麻黃味辛,則其主要作用是辛溫解表發汗,主要治療外感風寒的表證發熱;若麻黃味苦,其主要作用是溫通血脈發汗,既可以治療外感發熱,也可以治療內傷疾病發熱。筆者曾經學習的知識是「麻黃味辛」,但是隨着臨床多年發現,應該是「麻黃味苦」。

麻黃竟然不是辛溫發汗藥,顛覆你的認知?

麻黃味苦,其支持的證據,除了《神農本草經》等諸多醫家的說法,其證據從功效方面講,主要有三點。

第一,麻黃苦、溫,如葉天十講,苦入少陰心經,溫可入肝經,從而可以溫通血脈,清除進入體內的寒邪之氣,與桂枝配合使用,治療風寒表證,如麻黃湯。若是從臟腑經絡的角度講,麻黃湯治療的是肺經、膀胱經有寒之發熱,或者說寒邪通過太陽經侵入血脈之發熱:而桂枝湯,主要治療肺衛受邪之發熱。

第二,本草經中講麻黃可以治療溫瘧,這種發熱,顯然不是外感風寒之發熱,而是涉及到身體內部調節失常,是血脈寒熱內存,熱郁之發熱。重症肺炎,包括傳染性疾病的發熱,就是寒熱淤積血脈之發熱,故而需要寒熱藥物並用,目能溫通血脈之藥物,於是麻黃配石膏,一溫一寒的藥物組成模式應運而生,這就是麻杏石甘湯的核心組方原理。可以這樣講,很多內科疾病的發熱,尤其是反覆高熱,都可以使用此方治療。當然,如果是熱盛無寒之發熱,或者沒有血脈郁阻之情形,則是白虎湯之適應症。麻黃治療寒熱郁阻血脈之發熱,非其苦溫之性,則不可行。

第三,臨床中,麻黃可以治療哮喘,尤其是哮證,該類疾病往往因寒而發且不是外感疾病,乃內有寒邪宿疾。對於此類疾病,非溫通血脈而不可治療,麻黃苦溫入血脈,破除癜積積聚,清除寒邪宿疾,從而達到治療哮喘之目的,我們講的射干麻黃湯、小青龍湯,包括麻杏石甘湯治療哮喘,道理即在於此。

麻黃竟然不是辛溫發汗藥,顛覆你的認知?

麻黃辛溫發汗之說法,誤導了我們很長時間,從而導致很多醫生不能正確使用含有 麻黃

的眾多經典方劑,殊為可惜!麻黃非是辛溫,實為苦溫,不可不牢記!

周醫生v深度解中醫

文中涉及處方、用法,僅供學習、參考,不作其它用途,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如需就診,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辨證論治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