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背後的重量
「不知掉過多少指甲,不知穿壞過多少雙鞋,但當她在異國他鄉的奧運賽場升起五星紅旗、奏響國歌的時候,所有的付出、所有的努力在那一刻都是值得的!」 ——王麗萍1976年,王麗萍出生於遼寧丹東鳳城縣的一戶農民家庭,由於家庭貧困,幼年時的王麗萍經常吃不飽飯,一直都是一副瘦高瘦高的樣子。雖然條件不好,但王麗萍卻非常開朗,上下學都是蹦蹦跳跳的,采野花、撿石頭成了快樂的源泉。 每天上學王麗萍需要翻過兩座山,來回要3個小時,如此長期的鍛煉也讓王麗萍從小就有着非常出色的體力。每年學校的運動會中,長跑冠軍中必然會有王麗萍的名字,於是在學校的推薦下,王麗萍在五年級時參加了縣運動會,並輕鬆拿到了第一名,從此王麗萍成了當地體校的關注對象。
當時的競走規則:運動員必須保持至少有一隻腳和地面接觸,且前腿從着地的一瞬間起到垂直位置必須保持伸直,膝關節不能彎曲突然的加速是很有可能犯規的,但是劉宏宇還是冒着犯規的危險開始加速,而這突然的節奏變化也確實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,3名奪冠熱門運動員跟着開始提速,結果因為連罰3張紅牌而下場。 然而劉宏宇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兩張紅牌警告,王麗萍為了跟上隊友好打配合也被罰了一張紅牌。 按理說到這一步,劉宏宇應該謹慎了才對,像是王麗萍就調整了戰術退到了隊伍中間,留着最後賽程再發力;但是劉宏宇太想贏了,持續提速超過了多名種子選手走到了隊伍最前端。 然而就在剛剛拿到領先名次沒幾分鐘,劉宏宇就因發力過猛導致動作變形犯規,隨後被出示第三張紅牌而被罰下場,此時距離終點只有4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