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年2月13日,情人節前夜,香港紅磡體育館,第十屆 (1987年度)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。 因恰逢「十大中文金曲」十周年大喜,這屆頒獎音樂會格外盛大隆重,罕見地分為兩晚舉行。到場的入圍歌手、業界大咖和頒獎嘉賓,陣容超級強大,星光熠熠生輝,堪稱難以復刻與再現的「神級現場」。 金曲獎「釘子戶」、正處於個人演藝事業巔峰期的譚詠麟,繼前一晚奪得「金曲十年大獎」後,是夜再接再厲續寫輝煌,力壓林子祥、梅艷芳、張國榮、陳百強等實力競爭對手,晉身 全場唯一一位入選兩首金曲的歌手。 這兩首歌分別是《Don't Say Goodbye》和《知心當玩偶》 (又名《痴心當玩偶》),一首翻唱,一首原創,均出自1987年下半年推出的《再見吧!浪漫》專輯。 此前大大小小的各類音樂獎項,校長曾拿到手軟。這一次,他更成為當之無愧的最大贏家,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之勢,屬實風光無限,羨煞旁人。 然而,當頒獎禮臨近尾聲,譚詠麟上台從頒獎嘉賓手中接過「IFPI大獎」獎盃 (頒給當年度獲得金曲最多的歌手),並返場獻唱一首熱辣的《玩出火》之後,毫無徵兆地突然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:
今年我得到的獎,將會是我在樂壇的最後一次。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決定了,不再參加任何音樂及歌曲比賽節目。
這眼神,透着多少不甘與掙扎 一番話,猶如一枚震撼彈,把紅館內一萬多名現場觀眾,以及更多在電視機前收看直播的人們驚得目瞪口呆。 這個艱難而又決絕的重大決定,不僅對當時不滿38歲的譚詠麟本人而言意義非同一般,同時也深刻影響了香港流行樂壇日後的發展走勢。它所導致的一個連鎖反應就是,一年後的1989年,33歲的張國榮亦步其後塵,含淚告別歌壇。 至此,持續攪動樂壇數年、令雙方及各自歌迷皆不堪其擾的「譚張爭霸」終於落下帷幕。一眾後輩歌手因此有了更多領獎和出頭的機會,也才有了後來的「四大天王」時代。其間代際傳承故事,俱不在話下。
頒獎音樂會Slogan,「邁進」一句可選擇自動忽略 不再領獎、不再參加比賽,正如校長自己所說,並不代表「退休」,還會繼續唱下去。所以,繼續發片根本不成問題。 不但不成問題,反而還有提速的跡象。半年後的八九月間,譚詠麟先後發表了原創粵語專輯《擁抱》和國語翻唱專輯《心手相連》,於短短40天內相繼火熱出街。後者精準卡點趕在漢城奧運會閉幕前五天推出,顯然有搶時間、蹭熱點的考量在。 值得注意的是,兩張專輯中均收錄了一首名為《水中花》的歌曲,作曲簡寧,編曲劉以達。國粵兩版分別由娃娃和簡寧填詞。 這首散發着古典氣息的中國風歌曲,曲調優美,娓娓動聽,作為譚詠麟代表作之一,一直以來深受人們喜愛。 平心而論,兩個版本的《水中花》可謂各有千秋,難分伯仲,各自的擁躉都不在少數,但我更想提及的是國語版。 儘管歌中譚詠麟的普通話發音不甚標準,咬字也談不上非常清晰,但這並不妨礙《水中花》 (國)成為歌迷心中 譚詠麟國語歌曲的南波萬,乃至香港八十年代國語歌曲的傑出代表。
即便與他眾多的粵語金曲相比,《水中花》 (國)亦是毫不遜色。這其中,娃娃的重新填詞功不可沒。在原曲、演唱者、編曲以及配器等均未有變動的情況下,要想脫穎而出乃至實現超越,能倚靠的,除了詞,你說還能有啥? 順帶一提,此娃娃非彼娃娃,填詞《水中花》的和演唱《漂洋過海來看你》的,是倆不同的娃娃,一個原名陳玉貞,一個叫做金智娟。 陳玉貞這個名字或許陌生,但她的作品相信你應該不會感到陌生。除《水中花》外,她最廣為人知的詞作還有很多:《塵緣》《一剪梅》《相見恨晚》《melody》《黑色柳丁》《左右為難》《想和你去吹吹風》等。 細品之下其實不難發現,《水中花》的歌詞,是《心手相連》中最具誠意和水準的作品。相比《幻影》《愛在深秋》等專輯內其它幾首國語翻唱歌曲,無論詞句還是意境,抑或韻味,《水中花》都要明顯高出一個檔次。 整體而言,《水中花》呈現出一種令人沉醉的東方古典美,詞以曲顯,曲因詞揚,二者彼此成就,融合度極高。也可以這麼說,娃娃的詞與簡寧的曲實現了高度的契合,調性完美統一,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。 一首重新填詞的翻唱作品,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實屬不易,更顯出娃娃非凡的功力。故而,在一些國語版擁躉看來,它的文字和意境,均已勝過簡寧的粵語版歌詞。
劉松仁,米雪,李立群……熟悉的名字,妥妥的神劇 暈,為啥放這麼一張圖在這裡?猛地從聽歌跳到看劇,還「妥妥的神劇」?到底啥情況,這……有關聯麼? 我知道有人心裡會這麼問。害,別急哈,且聽我細說端詳。 話說多年之後,再聽這首《水中花》(國),一時之間我腦海中竟忽然飄過羅文演唱的那首《塵緣》。伴着旋律升起的,是一句句記憶深處打動人心的歌詞。 不經意間發現,作為曾引進大陸播放,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視八點檔大戲《八月桂花香》主題曲,《塵緣》和《水中花》原來有着不少共同之處。 比如,它們同樣誕生於1988年,兩首詞同樣出自娃娃手筆,同樣古雅韻致的筆調,字裡行間充分展現出漢語的獨特魅力。 不僅如此,二者的主旨與調性亦大抵相仿,皆流露出一種 難敵歲月的無奈與惆悵,和繁華落盡之後失落與悽愴。如果你把這兩首歌放在一起對照來聽,那麼這種相似性的感覺或會更加明顯。 真可謂: 萬紫千紅終零落,多少繁華都成空,傷情處,只有香暗飄過。 我甚至有點不負責任地胡亂猜疑,娃娃在創作這兩首歌的時候,是不是時間上隔得太近,以至於相互有點兒串? 如果把這兩首歌詞比作娃娃的倆娃娃,那這倆娃也長得太像了吧,從眉眼到身板,都像得跟孿生兄弟似的,而且連性情,都如出一轍。 《塵緣》的歌詞很有韻味和質感,私以為,較之《水中花》,似更勝一籌。貼一段大家品品。
塵緣如夢 幾番起伏總不平 到如今都成煙雲
情也成空 宛如揮手袖底風 幽幽一縷香 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華落盡 一身憔悴在風裡 回頭時無風也無雨 明月小樓 孤獨無人訴情衷 人間有我殘夢未醒
…… 一城風絮 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
90年代初,流行寬大的西裝,如今看來有點土 1991年2月14日,除夕夜。年過四旬、頂着一頭捲髮的譚詠麟出現在央視羊年春晚,西裝筆挺,為全國億萬電視觀眾和全球海外華人深情演繹《水中花》。 一個小插曲。因檔期衝突無法現場獻唱,校長不得已只能採用提前錄影的方式,完成自己在央視春晚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亮相,也算是春晚歷史上一次罕見的「破例」。 類似的「破例」只在兩年前發生過一次——1989蛇年春晚,徐小鳳同樣以錄影的方式參加。區別在於,她連央視演播廳都沒去,而是由央視派攝製組前往香港完成錄影。 藉助春晚這個平台,《水中花》開始真正火遍全中國,直至成為經典。畢竟,九十年代初的春晚,其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遠非如今的春晚可比。 上周末《我們的歌》里,譚詠麟聯袂李健奉上一曲《水中傳奇》,將《水中花》與《傳奇》串聯到一起。老實說,這個改編創意以及兩人的現場發揮並沒有驚艷到我。 真正驚艷到我的,是《水中花》歌曲本身——32年過去,它依舊好聽如初,感人如初,魅力如初。 看完節目,我戴上耳機,單曲循環《水中花》。歌聲中,我走到陽台,點燃一支煙,跟着校長輕聲哼唱起來:
我看見水中的花朵 強要留住一抹紅 奈何輾轉在風塵 不再有往日顏色 我看見淚光中的我 無力留住些什麼 只在恍惚醉意中 還有些舊夢 ……
窗外,夜涼如水。